医生研究发现:老人若经常爬楼梯,用不了一年,身体或有4大改善

有位患者,退休后闲下来,膝盖反而出了毛病,稍微走远点就觉得酸痛。

他的家人心疼他,让他尽量少走路,可他却不甘心,就自己开始研究,发现自己过去经常负重上楼梯,而现在自己慢慢地、均匀地爬楼梯,不再急着冲上去,反而能缓解膝盖疼痛。

后来,他每天坚持上楼梯,但有几个原则:上楼时脚掌先着地、膝盖不超过脚尖、身体不前倾、不负重,爬到一半就休息几秒再继续,慢慢地,他的膝盖疼痛不但没加重,反而明显缓解了。

人的关节软骨没有血管,靠的是关节液来提供养分,而关节液的分泌是需要运动刺激的,如果长时间不活动,软骨的养分供应就会减少,弹性降低,最终退化得更快。

而适度的爬楼梯,不仅能刺激关节液分泌,还能增强周围肌肉的力量,让膝关节得到更好的支撑,减少软骨的损伤风险。所以,爬楼梯是把双刃剑,关键是掌握节奏,不要操之过急。

大脑更清醒

有些人上了年纪之后,总觉得自己记忆力下降,今天刚放下的钥匙,转头就忘了放哪儿,其实爬楼梯能帮忙改善这个问题。

运动和大脑健康关系密切,尤其是像爬楼梯这种需要协调全身动作的运动,对大脑的影响更明显。

有位患者,六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发现自己有些健忘,尤其是名字和数字,经常说着说着就忘了,后来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。

于是,这位患者每天安排自己爬楼梯20分钟,刚开始确实有点吃力,坚持了几个月,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力竟然有了明显的提升,后来他去医院检查,医生发现他的认知功能评分比去年高了不少。

研究发现,爬楼梯能够增强大脑的血流量,提高大脑神经的活性,甚至还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(BDNF)的分泌。

这种物质对大脑来说,就像是“肥料”,能帮助脑细胞修复、增长,让神经网络更加稳定。

对于老年人来说,这种变化可能不会立刻显现,但只要坚持下来,几年后就会发现,自己比同龄人更少健忘,甚至思维也更加敏捷。

心肺功能增强

很多人觉得爬楼梯最累的地方就是上气不接下气,尤其是年纪大了,走几层楼就感觉心脏快跳出来,呼吸急促得像跑完马拉松。

其实,这种情况如果不是疾病引起的,大多是心肺功能衰退的表现,但如果能够坚持爬楼梯,心肺功能会逐步提高,甚至比走平路还有效果。

有位患者,退休前一天到晚坐在驾驶座上,几乎没有进行过大运动,结果一退休,爬两层楼都觉得喘得厉害,他以为自己是得了心脏病,来医院检查,结果发现只是心肺功能变弱了。

医生建议他多做心肺训练,他便开始每天爬楼梯,但采取了“间歇爬楼法”,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后,他的耐力明显提高,以前爬两层楼就喘,现在能一口气爬四五层都不觉得累。

爬楼梯对心肺功能的提升,是因为它属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一种,可以增强心脏泵血能力,提高肺活量,研究发现,每天坚持爬楼梯5分钟的人,比不运动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低20%。

这说明,适度的爬楼梯,能够帮助心脏更高效地工作,提高血液输送能力,让身体供氧更加顺畅,对老年人来说,这意味着更少的气短、更多的精力,也减少了心脏猝死的风险。

骨密度提高

骨质疏松是很多老年人面临的问题,特别是女性,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得更快,一不小心就容易骨折。

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爬楼梯其实是天然的“负重训练”,它能给骨骼施加适度的压力,从而刺激骨骼自我修复,让骨密度提升。

有位患者,平时生活比较悠闲,饮食也很健康,可还是查出了骨质疏松,她一度觉得自己只能靠吃钙片来维持骨骼健康。

但医生告诉她,仅仅补钙是不够的,骨骼需要适度的刺激才能保持强健,她听从建议,每天爬楼梯十五分钟,半年后复查,骨密度的数据比之前提升了8%。

人体的骨骼是动态变化的,适度的冲击力可以刺激骨细胞的活性,促进新骨生成,而爬楼梯就是最简单、最方便的负重运动之一,既能增强骨骼强度,又能提高下肢力量,让人走路更加稳当,减少摔倒的风险。

很多人都以为,爬楼梯只是让腿脚更有劲儿,实际上,它对身体的影响远超想象,当然爬楼梯并不是越多越好,关键是掌握方法,适度进行。

如果你也想让身体更健康,不妨从今天开始,爬几层楼试试看,说不定不到一年,你就能明显感受到变化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若身体不适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若身体不适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

关于爬楼梯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

参考文献

[1]余素君.运动频率对社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,现代预防医学,2024-03-10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